20年傳動皮帶大型生產廠家

新聞中心
News咨詢熱線
020-86992338蓋達傳動帶了解到,日本發明一種汽車傳動帶用高耐熱微米短纖維橡膠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是將天然針狀硅酸鹽和含雙鍵官能團的硅烷偶聯劑同時加入橡膠基體機械混合,天然針狀硅酸鹽被解離成納米短纖維并被改性,然后加入微米短纖維混合,再依次加入不飽和羧酸金屬鹽、防老劑、交聯劑及共交聯劑等助劑混合均勻,經剪切取向,最后硫化得到微納米短纖維橡膠復合材料。使用該復合材料作為汽車傳動帶(多楔帶、V帶、同步帶等)的底層橡膠,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各向異性)、加工性能和耐熱性能,提高傳動帶的耐高溫性能和使用壽命。
硅酸鹽納米纖維/氯丁橡膠復合材料,研究了復合材料的結構與性能,分析了針狀硅酸鹽良好增強效果的內在機制。借助硅烷偶聯劑的原位改性和混合過程中的機械剪切力,凹凸棒石(AT)微米聚集體被解離成直徑小于100納米的纖維分散在橡膠基體中,納米復合材料表現出短纖維/橡膠復合材料(SRFC)的應力應變特性和明顯的力學性能各向異性。AT的優良增強效果來源于AT的納米分散和良好的纖維-橡膠界面結合。因為AT在剪切力作用下被解離成納米纖維,并沿受力方向定向排列。納米級分散及較高的形狀系數是AT增強的根本原因。 本文還研究了改性針狀硅酸鹽(PAT)與尼龍66短纖維(PA66)在氯丁橡膠(CR)中的并用情況和復合材料的各向異性。結果表明,CR/PAT/PA66復合材料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復合材料在纖維取向方向和垂直取向方向的力學性能存在較明顯的差異,具有明顯的各向異性,證明PAT與PA66在CR中具有協同增強效應。 通過改性針狀硅酸鹽(PAT)與碳納米管(CNTs)和尼龍短纖維(PA66)三種類型的纖維在丁腈橡膠中的應用對比情況,我們發現同體積份數下,采用硅烷偶聯劑處理后的針狀硅酸鹽對丁腈橡膠的增強效果要優于碳納米管的增強效果;硅烷偶聯劑對針狀硅酸鹽的改性效果更明顯。AT/NBR復合材料較PA66/NBR復合材料有更好的高溫。
因各種原因現還沒普及這一種皮帶。